学校体育器材的特点与建设对策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布时间:2018-12-15 11:26:14浏览:次
体育器材作为开展体育项目和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辅助教学用具, 经历了从生产工具-战争工具-体育器材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变革, 学校体育器材也随之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根据体育器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应从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自制小器材的创造性思维、从制度上充分重视体育器材的安全管理、科学维护体育器材和场馆的使用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建设与管理。
《体育研究与教育》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尤为注重山西地方民族体育的研究。本刊创刊于1986年,发行方式为自办发行。主要面向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各级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工作者,以及热爱体育工作的各界人士。
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体育项目开展的必备辅助用具。它是完善学校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如能合理有效利用势必会对体育课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教学项目都需要借助体育器材来辅助完成, 可以说, 如果没有体育器材, 几乎难以想象事前预设的教学任务能完成[1].
体育器材是指在各项体育运动中使用的器具、器械和材料。按照目前对体育起源的理解, 体育器材大致经历了从生产工具---战争工具---体育器材的演变历程。原始社会的早期, 为了从事生产劳动, 人们利用石材、木材, 加工了各种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萌生, 出于战争的需要, 战争工具被制造出来, 并逐渐与一般的生产工具分割开来。在战争工具的使用演变过程中, 国家为了在战争中获胜, 除了改进战争工具, 还大力鼓励士兵与民众参与各项活动, 以此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士兵与民众出于增大在战场上求生机率的考虑, 必然也会想方设法利用身边现有的各种工具, 包括劳动工具进行锻炼。因此, 战争工具逐渐转换了角色, 演变成了体育器材。
人们普遍认为, 学校体育器材的变迁与同时期体育课程的发展改革密切相关[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变革, 学校体育器材也随之具有不同的特征。1949年至1985年是第一代体育课程, 这个时期由于受苏联体育教育模式的影响, 体育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 这个时期的体育器材沿用某些简单的军事器材。1986年至1999年是第二代体育课程阶段, 体质教育、竞技体育、技术第一等观念主导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196体育官方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注重了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 对态度、心理、行为等因素关注不够。进入1999年之后, 第三代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有了很大改变, 人们不再坚持单一的生物教学观念, 转而将体质训练、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等贯穿学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然而体育器材却没有随之发生改变, 依然使用偏向化的体育器械, 且强调竞技化训练的需要, 没有充分考虑的心理需求和身体特征,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自然难以满足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需要。因此, 客观上受制于体育器材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或形式都无法实现大的突破与创新, 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
适宜的体育器材与体育设施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 促进受教育者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提高,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因此, 学校体育器材也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 才能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与设备, 基本都是为了适应或满足体育竞赛项目而生产出来的, 这些竞技化的体育器材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身体或心理需求, 自然也并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学生在运动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快乐感, 渐渐远离运动。
在一些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体育器材, 只是在体育比赛中使用一下就束之高阁, 如铁饼、标枪、铅球等, 这些器材竞技性较强, 仅为少数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利用, 使用率低。在学校体育经费十分有限、不可能配齐所有的体育器材和设备的情况下, 器材的闲置对学校而言是一种奢侈的浪费。还有一些体育器材, 如跳箱、单杠、双杠等, 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敢使用, 也导致这些器材无人问津。一方面被闲置, 另一方面又缺乏, 这暴露出了一些体育器材不实用的问题。
为此, 学校一方面应结合财力, 以实用为原则尽量配齐所需的体育器材。另一方面, 学校也要努力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 发挥创造力, 制作简易实用的多功能体育器材等等。尤其是农村学校, 大多缺乏充裕的体育经费, 自制器材便成为体育器材的主要来源[4].
尽管从2005年10月1日起, 全国实施了《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 但这个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问题依旧存在。
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育器材质量不过关, 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或运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例如, 体操垫中填充物缓冲性能不佳, 易导致学生在跳高或练习体操动作时受伤;另一方面是校方对体育器材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如对篮球架、排球架疏于包裹防护垫, 致使学生容易因为碰撞而受伤。尽管这些隐患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 但埋下了安全隐患, 使得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加大, 从而挫伤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按照新版《标准》阐明的理念:体育课程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学校体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体育, 应实施寓教于乐的个性化课程,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 满足他们的兴趣, 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个性化课程得以参与并体验运动的与快乐。因此, 应围绕这一教学目标, 开发设计出充满趣味和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运动技能的体育器材, 让学生乐在其中。
例如, 在瑞士, 小学体育器材多达80多种, 兼顾了趣味与实用的要求。设计简单精巧, 在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需要组合成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 同时按其功能, 可分为用于提高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肌肉能力、柔韧能力和节奏感五大类。在丹麦, 国立学校均须配套建设一座体育馆, 并装设单杠、跳高架和其他设备。不仅如此, 国外还很重视体育设施与器材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他们注重将各种体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橄榄球、棒球、垒球、壁球、攀岩、划艇等, 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 满足了学校体育活动以及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要。
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 主要是训练学生进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预设的, 这对于主动吸收知识、培养运动技能是不利的。因而开发利用体育器材来调动学生玩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把废旧轮胎涂上颜色, 用铁链连接, 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 便做成了练习平衡的“铁索桥”;淘汰的足球、篮球、排球, 里面填充沙子、废布等物品, 简单缝合, 便成了课堂上的实心球, 等等。学生自己制作的器材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器材种类和数量, 又为体育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多样的器材, 新颖的活动, 能有效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由于体育器材的不当使用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 因此学校应当制定管理维修制度, 针对体育场地、器材或设备开展安全管理, 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年度教学经费预算应把体育经费纳入,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及维修计划也应纳入体育器材。同时, 新建或改建的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社会的体育场 (馆) 和体育设施应免费向学生和公众开放。还要组织专业的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定期排查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 保证器材使用的安全性,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害事故。同时, 体育教师也应有责任意识, 上课或训练时要留意器材的使用状况, 如有问题及时请维修人员修复。
安全使用体育器材固然重要, 但同时还要重视维护体育器材及场馆的使用环境。因此, 除了加强体育器材自身的清洁之外, 还应该提高体育器材室等环境的卫生条件, 二者统筹管理, 缺一不可。现代城市中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 空气中有害微生物数量可观, 携带这些病菌即可传播多种疾病。因此, 要对体育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清洗和消毒。同时, 人们在使用体育器材和场馆时也要注意清洁卫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学校可提供洗手液和消毒纸巾。
总之, 学校体育器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体育器材研发的企业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只要我们加强管理、科学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的建设一定会更加完善合理, 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质状况就能稳步提高。
[1]康健。CNG古代战争工具到现代体育器材[J].体育教育学刊, 2010 (1) :20.
[2]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7) :939-941.
[3]潘华, 宋丽, 熊文博, 等。瑞士小学体育器材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四川体育科学, 2008 (1) :146-148.
[4]张瑞华。高校体育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3) :241.
本站服务全面,包括期刊推荐、论文发表咨询、出版社出书等服务,如有需要请点击在线、本站凭借多年的论文发表咨询经验,审核、发表成功率高。
职称驿站,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SCI论文发表投稿咨询,SSCI论文发表咨询,EI源刊投稿咨询,EI会议发表咨询,A&HCI期刊投稿推荐,SCOPUS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学术翻译,查重降重,国际期刊投稿咨询,英文期刊投稿咨询,国际著作出版,专著,译著,国际出版社出书等学术咨询服务!更多全方位精细服务,等你来咨询。